我们将延伸集合论的学习,并将重点放在关于无限集的研究上。本章有部分内容属于拓展,但我仍然认为了解并学习它们有助于增长数学视野,或在本书之外的领域发挥作用。 ## 8.1 可数性 我们定义无限集中一种特殊的集合:可数集。 - **定义 8.1.1(可数集)**:称集合 $X$ 是可数的,当且仅当 $X$ 和 $\mathbb N$ 有相同的基数(从而 $X$ 是无限的)。称集合 $X$ 是至多可数的,当且仅当 $X$ 是有限的或是可数的。称集合 $X$ 是不可数的,当且仅当 $X$ 是无限的但不是可数的。 可数集意味着存在一种方式可以给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编号,这使得我们可以将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用无限序列的形式表示出来(注意根据定义对于可数集 $X$ 存在双射 $a:\mathbb N\to X$),并施加归纳法。 - **命题 8.1.2(任意自然数的子集存在最小元)**:设非空集合 $X\subseteq \mathbb N$。那么恰存在一个元素 $n\in X$,使得对于任意 $m\in X$ 有 $n\leq m$。进一步地,应有 $n=\inf(X)$。 称 $n$ 为集合 $X$ 的极小元,记为 $\min(X)$。 **证明**:唯一性:若 $n,n'$ 都是集合 $X$ 的极小元,那么 $n\leq n'$ 和 $n'\leq n$ 同时成立,得到 $n=n'$。 存在性:设 $n=\inf(X)$,只需证明 $n\in X$ 即可。 反证,若 $n\not\in X$。首先 $X$ 非空且有下界 $0$,故 $n$ 非 $-\infty,+\infty$ 且为非负实数。根据命题 5.4.10,存在唯一的整数 $A$ 满足 $A\leq nn$,那么 $x\geq A+1$。于是 $A+1$ 也是 $X$ 的下界,矛盾。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可数集只有 $\mathbb N$,但考虑对可数集做变换而得到新的可数集。然后会发现,事实上很多看似不可数的集合都是可数的。 - **命题 8.1.3**:设无限集 $X\subseteq \mathbb N$,那么存在唯一一个双射 $f:\mathbb N\to X$,满足对于任意 $n\in\mathbb N$,$f(n)< f(n+1)$。 当然,该命题也蕴含了 $X$ 为可数集。 **证明**:另设函数 $S:\mathbb N\to2^{X}$。根据命题 2.1.7,我们递归定义 $f(n)$ 和 $S(n)$,满足:$S(0)=X$ 和 $f(0)=\min(S(0))$;对于 $n\geq 0$,$S(n+1)=S(n)\setminus{f(n)}$ 和 $f(n+1)=\min(S(n+1))$。递归定义过程中可以归纳证明 $S(n)$ 始终非空,故 $S(n)$ 和 $f(n)$ 定义合法。 首先,可以通过反证证明 $\min(S(n))<\min(S(n+1))$ 即 $f(n)\min(S(n))=f(n)$。 因为 $f(n)0$ 存在 $K_{0}\geq 0$ 使得对于任意 $K\geq K_{0}$ 有 $\sum\limits_{k=0}^Kf(g(k))\geq L-\varepsilon$。 考虑证 $\sum\limits_{n=0}^{\infty}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\leq L$。先证对于任意 $n,M\geq 0$ 都满足有限和 $\sum\limits_{m=0}^Mf(n,m)\leq L$。由于 $g^{-1}(\{n\}\times \mathbb N_{0..M})$ 是有限集,故存在界 $K\geq 0$ 使得 $g^{-1}(\{n\}\times \mathbb N_{0..M})\subseteq \mathbb N_{0..K}$。于是 $$ \sum\limits_{m=0}^Mf(n,m)=\sum\limits_{p\in \{n\}\times \mathbb N_{0..M}}f(p)=\sum\limits_{k\in g^{-1}(\{n\}\times \mathbb N_{0..M})}f(g(k))\leq \sum\limits_{k\in \mathbb N_{0..K}}f(g(k))=\sum\limits_{k=0}^Kf(g(k))\leq L $$ 那么 $\left(\sum\limits_{m=0}^Mf(n,m)\right)_{M=0}^{\infty}$ 有上界 $L$,又由于它单增,所以存在 $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$。 考虑任意 $N\geq 0$,根据引理 7.1.7,有: $$ \sum\limits_{n=0}^N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=\sum\limits_{n=0}^N\lim\limits_{M\to\infty}\sum\limits_{m=0}^Mf(n,m)=\lim\limits_{M\to\infty}\sum\limits_{n=0}^N\sum\limits_{m=0}^Mf(n,m) $$ 类似地证明 $\left(\sum\limits_{n=0}^N\sum\limits_{m=0}^Mf(n,m)\right)_{M=0}^{\infty}$ 有上界 $L$,于是 $\sum\limits_{n=0}^N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\leq L$。 那么 $\left(\sum\limits_{n=0}^N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\right)_{N=0}^{\infty}$ 单增且有上界 $L$,于是存在 $\sum\limits^{\infty}_{n=0}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$ 且 $\sum\limits^{\infty}_{n=0}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\leq L$。 再证 $\sum\limits_{n=0}^{\infty}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=L$。只需证明对于任意 $\varepsilon>0$ 存在 $N_0\geq 0$ 使得对于任意 $N\geq N_0$ 都有 $\sum\limits_{n=0}^{N}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\geq L-\varepsilon$ 即可。 存在 $K\geq 0$ 使得 $\sum\limits_{k=0}^Kf(g(k))\geq L-\varepsilon$。可以归纳证明,存在 $N_0,M_0$ 使得 $g(\mathbb N_{0..K})\subseteq \mathbb N_{0..{N_0}}\times \mathbb N_{0..{M_0}}$。那么对于任意 $N\geq N_0$,有: $$ \sum\limits_{n=0}^N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\geq \sum\limits_{n=0}^N\sum\limits_{m=0}^{M_0}f(n,m)\geq \sum\limits_{n=0}^{N_0}\sum\limits_{m=0}^{M_0}f(n,m)=\sum\limits_{p\in \mathbb N_{0..{N_0}}\times \mathbb N_{0..{M_0}}}f(p)\geq \sum\limits_{p\in g(\mathbb N_{0..K})}f(p)=\sum\limits_{k\in\mathbb N_{0..K}}f(g(k))\geq L-\varepsilon $$ 第二部分:当 $f(n,m)$ 可以为负时。 构造 $f_+:\mathbb N\times \mathbb N\to \mathbb R$ 和 $f_-:f:\mathbb N\times \mathbb N\to \mathbb R$,满足 $f_+(n,m):=\begin{cases}f(n,m)&f(n,m)> 0\\0&f(n,m)\leq 0\end{cases}$ 和 $f_-(n,m):=\begin{cases}-f(n,m)&f(n,m)<0\\0&f(n,m)\geq 0\end{cases}$,那么 $f_+(n,m)$ 和 $f_-(n,m)$ 都非负且 $f(n,m)=f_+(n,m)-f_-(n,m)$。 因为 $\sum\limits^{\infty}_{k=0}|f(g(k))|$ 收敛,那么根据比较判别法可知 $\sum\limits^{\infty}_{k=0}f_+(g(k))$ 和 $\sum\limits^{\infty}_{k=0}f_-(g(k))$ 都绝对收敛(从而收敛)。于是: $$ \begin{aligned} \sum\limits_{(n,m)\in\mathbb N\times \mathbb N}f(n,m)&=\sum\limits^{\infty}_{k=0}f(g(k))\\ &=\sum\limits^{\infty}_{k=0}f_+(g(k))-\sum\limits^{\infty}_{k=0}f_-(g(k))\\ &=\sum\limits^{\infty}_{n=0}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_+(n,m)-\sum\limits^{\infty}_{n=0}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_-(n,m)\\ &=\sum\limits^{\infty}_{n=0}\left(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_+(n,m)-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_-(n,m)\right)\\&=\sum\limits_{n=0}^{\infty}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(f_+(n,m)-f_-(n,m))=\sum\limits_{n=0}^{\infty}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 \end{aligned} $$ 注意,对于每一个等号,“等号后中所述的极限存在” 要么被等号本身涉及的极限算律或级数算律蕴含了,要么我们已经提前阐述过了。(意思就是我省略了对每一步中极限存在的说明) 发现命题 7.4.4 也可以用类似该命题的证明方法,而且会简单一些。 - **推论 8.2.4**:设函数 $f:\mathbb N\times \mathbb N\to \mathbb R$ 满足 $\sum\limits_{(n,m)\in\mathbb N\times \mathbb N}f(n,m)$ 是绝对收敛的,那么 $\sum\limits_{n=0}^{\infty}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f(n,m)=\sum\limits_{m=0}^{\infty}\sum\limits^{\infty}_{n=0}f(n,m)$。 **证明**:结合引理 8.2.2 和定理 8.2.3。 我们现在来考虑不可数集上的无限和怎么定义。由于集合不可数,所以我们貌似无法用序列极限的方法来定义无限和。但神奇的是,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可数集上的求和。在详细介绍之前,我们先做点铺垫。 - **引理 8.2.5**:设至多可数的集合 $X$ 和函数 $f:X\to\mathbb R$,那么 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$ 是绝对收敛的当且仅当 $\sup\left\{\sum\limits_{x\in A}|f(x)|:A\subseteq X,A\text{是有限集}\right\}<\infty$。 **证明**:根据可数集级数的定义可推得。 事实上可以证明,若 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$ 绝对收敛,那么 $\sum\limits_{x\in X}|f(x)|=\sup\left\{\sum\limits_{x\in A}|f(x)|:A\subseteq X,A\text{是有限集}\right\}$。 - **定义 8.2.6**:设集合 $X$ 和函数 $f:X\to\mathbb R$。称级数 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$ 是绝对收敛的,当且仅当 $\sup\left\{\sum\limits_{x\in A}|f(x)|:A\subseteq X,A\text{是有限集}\right\}<\infty$。 那么现在,定义 8.2.6 和之前在可数集上关于绝对收敛的定义是相容的。 - **引理 8.2.7**:设集合 $X$ 和函数 $f:X\to\mathbb R$ 满足 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$ 是绝对收敛的,那么集合 $\{x\in X:f(x)\neq 0\}$ 是至多可数的。 **证明**:根据定义,设 $M:=\sup\left\{\sum\limits_{x\in A}|f(x)|:A\subseteq X,A\text{是有限集}\right\}$ 为非负实数。 定义序列 $(A_n)_{n=1}^{\infty}$ 满足 $A_n:=\{x\in X:|f(x)|\geq \frac1n\}$。那么 $A_n$ 为基数不超过 $Mn$ 的有限集:若 $A_n$ 为有限集且基数大于 $Mn$,那么可以归纳证明 $\sum\limits_{x\in A_n}|f(x)|>Mn\times \frac1n=M$,与 $M$ 的定义矛盾;若 $A_n$ 为无限集,那么可以证明 $A_n$ 存在一个子集满足它是有限集且基数大于 $Mn$(对 $Mn$ 归纳),那么也矛盾。 又可以证明,$\{x\in X:f(x)\neq 0\}=\bigcup_{n\in\mathbb N_{1..}}A_n$,再根据命题 8.1.12 即可得证。 - **定义 8.2.8**:设集合 $X$ 和函数 $f:X\to\mathbb R$。若级数 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$ 是绝对收敛的,则定义其值为 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:=\sum\limits_{x\in X:f(x)\neq 0}f(x)$。 **证明**:根据定义 8.2.5 和定义 8.2.6 可知,若 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$ 是绝对收敛的,则 $\sum\limits_{x\in X:f(x)\neq 0}f(x)$ 也是绝对收敛的(且根据引理 8.2.7 可知此时它是有意义的),从而该定义成功。 尽管定义 8.2.8 中需要用到前面有限集和可数集上的定义,但我们可以把定义 8.2.8 作为集合上级数的通用定义,或者说我们可以证明定义 8.2.8 和之前在有限集和可数集上的定义是相容的。 - **引理 8.2.9(有限集合上级数的定义是相容的)**:设 $X$ 是基数为 $n$ 的集合和函数 $f:X\to\mathbb R$。在定义 7.1.3 的基础上,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=\sum\limits_{x\in X:f(x)\neq 0}f(x)$。 **证明**:根据命题 7.1.4,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=\sum\limits_{x\in X:f(x)\neq 0}f(x)+\sum\limits_{x\in X:f(x)=0}f(x)$,可以归纳证明 $\sum\limits_{x\in X:f(x)=0}f(x)=0$。 - **引理 8.2.10(可数集上级数的定义是相容的)**:设 $X$ 是可数集和函数 $f:X\to\mathbb R$。若级数 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$ 是绝对收敛的,在定义 8.2.1 的基础上,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=\sum\limits_{x\in X:f(x)\neq 0}f(x)$。 **证明**:存在 $g:\mathbb N\to X$ 是双射,那么 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=\sum\limits^{\infty}_{n=0}f(g(n))$。令 $A:=\{x\in X:f(x)\neq 0\}$。 若 $A$ 是有限集,那么 $g^{-1}(A)$ 有上界 $N_0$,可以归纳证明对于任意 $N\geq N_0$ 有 $\sum\limits_{n=0}^Nf(g(n))=\sum\limits_{x\in A}f(x)$,于是 $\sum\limits^{\infty}_{n=0}f(g(n))=\sum\limits_{x\in A}f(x)$。 若 $A$ 是可数集,那么 $g^{-1}(A)\subseteq \mathbb N$ 也是可数集,根据命题 8.1.3,存在双射 $h:\mathbb N\to g^{-1}(A)$,满足对于任意 $m\geq 0$ 有 $h(m)0$ 为任意正实数,那么存在 $N_0\geq n$ 使得对于任意 $N\geq N_0$ 有 $|S_N-L|\leq\varepsilon$。根据引理 6.6.3,存在 $M_0\geq 0$ 使得 $h(M_0)\geq N_0$,那么对于任意 $M\geq M_0$,$|S'_M-L|=|S_{h(M)}-L|\leq\varepsilon$。 于是 $\sum\limits^{\infty}_{m=0}(f\circ g\circ h)(m)=L$,证毕。 验证完相容性后,我们可以直接来说明任意集合上的级数算律。 - **命题 8.2.11(绝对收敛级数的算律)**:设集合 $X$ 和函数 $f:X\to\mathbb R,g:X\to\mathbb R$,满足 $\sum\limits_{x\in X}f(x)$ 和 $\sum\limits_{x\in X}g(x)$ 都绝对收敛。 1. 那么 $\sum\limits_{x\in X}(f(x)+g(x))$ 绝对收敛,且 $\sum\limits_{x\in X}(f(x)+g(x))=\sum\limits_{x\in X}f(x)+\sum\limits_{x\in X}g(x)$。 2. 设 $c$ 是实数。那么 $\sum\limits_{x\in X}cf(x)$ 绝对收敛,且 $\sum\limits_{x\in X}cf(x)=c\sum\limits_{x\in X}f(x)$。 3. 设 $X=X_1\cup X_2$ 且 $X_1\cap X_2=\varnothing$。那么 $\sum\limits_{x\in X_1}f(x)$ 和 $\sum\limits_{x\in X_2}f(x)$ 都绝对收敛,且 $\sum\limits_{x\in X_1\cup X_2}f(x)=\sum\limits_{x\in X_1}f(x)+\sum\limits_{x\in X_2}f(x)$。 4. 设 $X=X_1\cup X_2$ 且 $X_1\cap X_2=\varnothing$。设函数 $h:X\to\mathbb R$ 满足 $\sum\limits_{x\in X_1}h(x)$ 和 $\sum\limits_{x\in X_2}h(x)$ 都绝对收敛。那么 $\sum\limits_{x\in X_1\cup X_2}h(x)$ 绝对收敛,且 $\sum\limits_{x\in X_1\cup X_2}h(x)=\sum\limits_{x\in X_1}h(x)+\sum\limits_{x\in X_2}h(x)$。 5. 设集合 $Y$ 满足存在双射 $\varphi:Y\to X$。那么 $\sum\limits_{y\in Y}f(\varphi(y))$ 绝对收敛,且 $\sum\limits_{y\in Y}f(\varphi(y))=\sum\limits_{x\in X}f(x)$。 **证明**:每一项的证明都分为两部分,一是证明级数绝对收敛(注意 $\sum\limits_{a\in A:f(a)\neq 0}f(a)$ 绝对收敛并不蕴含 $\sum\limits_{a\in A}f(a)$ 绝对收敛,在 $A$ 是不可数集的情况下),二是证明和级数相关的那个等式。 对于前者,直接根据定义 8.2.6 推导即可。对于后者, 先结合引理 8.2.7 转化为可数集上的形式,然后再回到定义 8.2.1 证明。 我们曾在 7.4 的结尾中说过,任意条件收敛但不绝对收敛的级数经过恰当的重排后,都能收敛到任意我们指定的结果,现在我们来证明此事。 - **引理 8.2.12**:设级数 $\sum\limits_{n=0}^{\infty}a_n$ 条件收敛但不绝对收敛。定义 $A_+:=\{n\in\mathbb N:a_n\geq 0\}$ 和 $A_-:\{n\in \mathbb N:a_n<0\}$,于是 $A_+\cup A_-=\mathbb N$ 且 $A_+\cap A_-=\varnothing$。 那么 $A_+$ 和 $A_-$ 都是可数集。 在此基础上,根据命题 8.1.3,可知存在双射 $f_+:\mathbb N\to A_+$ 和 $f_-:\mathbb N\to A_-$,满足对于任意 $m\geq 0$ 有 $f_+(m)0$ 是任意正实数。存在 $M\geq 0$ 使得对于任意 $m\geq M$ 有 $|a_{f(m)}|\leq\varepsilon$。 由于 $L'n_{\min}}^{\infty}10^{-n}=10^{-n_{\min}-1}\frac{1}{1-10^{-1}}<10^{-n_{\min}}$,于是 $\sum\limits_{n\in C}10^{-n}\neq \sum\limits_{n\in D}10^{-n}$。证毕。 不可数集(任意无限集)不像可数集一样有很好的性质。或许我们应该先从无限集的基数开始研究。 对于有限集,它们的基数是一个唯一确定的自然数,它们的基数可以通过自然数来进行比较。而现在,我们扩展基数比较的定义,使得它也可以作用在无限集上。 - **定义 8.3.4**:设 $A$ 和 $B$ 是集合。称 $A$ 的基数小于等于 $B$ 的基数(记作 $\operatorname{card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B$),当且仅当存在一个单射 $f:A\to B$。 注意到,当 $A$ 和 $B$ 是有限集时,$\operatorname{card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B$ 既可以表示存在 $A\to B$ 的单射(定义 8.3.4),也可以表示一个不等式(根据第 3 章中的定义将 $\operatorname{card}$ 的具体的值代入),但可以证明两种定义是相容的。 - **引理 8.3.5**:设 $A,B,C$ 是集合。 - $\operatorname{card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A$。 - $\operatorname{card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B\land \operatorname{card}B\leq \operatorname{card}C\implies \operatorname{card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C$。 - **引理 8.3.6**:设 $A,B$ 是集合,满足 $A\subseteq B$ 且 $\operatorname{card}B\leq \operatorname{card}A$,那么 $\operatorname{card}A=\operatorname{card}B$。 **证明**:存在 $f:B\to A$ 是单射。 考虑递归定义集合 $(D_0)_{n=0}^{\infty}$,满足 $D_0:=B\setminus A$ 且 $D_{n+1}:=f(D_n)$。 然后考虑定义 $g:A\to B$,满足 $g(x):=\begin{cases}f^{-1}(x)&x\in\bigcup_{n=1}^{\infty}D_n\\x&x\not\in\bigcup_{n=1}^{\infty}D_n\end{cases}$。 然后可以证明 $g$ 是双射。故 $A,B$ 具有相同的基数。 - **定理 8.3.7(施罗德-伯恩斯坦定理)**:设 $A,B$ 是集合,满足 $\operatorname{card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B$ 且 $\operatorname{card}B\leq \operatorname{card}A$,那么 $\operatorname{card}A=\operatorname{card}B$。 **证明**:存在 $f:B\to A$ 和 $g:A\to B$ 是单射。那么 $g(A)\subseteq B$,且 $(g\circ f)$ 是 $B\to g(A)$ 的单射。于是根据引理 8.3.4,得到 $\operatorname{card}B=\operatorname{card}g(A)=\operatorname{card}A$。 引理 8.3.5 和定理 8.3.7 联合表明,集合关于基数比较构成 “偏序关系”。 更准确的说法是,设 $\Omega$ 是任意一个集族(注意我们不能取出一个集合包含所有的集合)。对于任意 $A\in \Omega$,若定义 $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} A:=\{B\in\Omega:存在A,B间的双射\}$(即 $A$ 关于基数的等价类),设 $S:=\{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} A:A\in\Omega\}$,再对于任意 $X,Y\in S$,不妨设某 $A,B$ 使得 $X=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}A$ 且 $Y=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}B$,然后定义 $X\leq Y$ 当且仅当存在 $A\to B$ 的单射(可以证明这个定义是良定义,即该定义不依赖于 $A,B$ 的取值),然后,可以说明 $(S,\leq)$ 是偏序集(偏序集的准确定义见 8.5.1)。可以看到这种划分等价类的技巧我们已经在定义整数、有理数和实数的时候都用过了。而容易证明的是,若 $\Omega_1,\Omega_2$ 都是集族,那么对于任意 $A,B\in\Omega_1\cap\Omega_2$,都有 $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_1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_1}B\iff 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_2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_2}B$。那么我们不妨直接简记 $\operatorname{card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B$ 表示存在集族 $\Omega$ 满足 $A,B\in \Omega$ 使得 $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}B$,这等价于对于任意集族 $\Omega$ 满足 $A,B\in \Omega$ 都有 $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_{\Omega}B$,也等价于 $\operatorname{card}_{\{A,B\}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_{\{A,B\}}B$,于是它也直接等价于存在 $A\to B$ 的单射。 - **定义 8.3.8**:设 $A$ 和 $B$ 是集合。称 $A$ 的基数严格小于 $B$ 的基数(记作 $\operatorname{card} A<\operatorname{card}B$),当且仅当 $\operatorname{card}A\leq \operatorname{card}B$ 且 $\operatorname{card}A\neq \operatorname{card}B$。 集合的基数比较在严格小于上也满足传递性,这从偏序集的角度看是很显然的(见定义 8.5.1)。 至此,我们较为完整地定义了任意集合间的基数比较。我们将在 8.4 证明一个更强的结论:任意两个集合之间都是可以比较基数的——这将让基数比较完成从 “偏序集” 到 “全序集” 的跨越。 我们可以给出几个关于无限集基数的事实: - **引理 8.3.9**:不存在无限集 $X$,满足 $\operatorname{card}X<\operatorname{card}\mathbb N$。 **证明**:反证,若 $\operatorname{card}X<\operatorname{card}\mathbb N$。则存在单射 $f:X\to\mathbb N$,且 $\operatorname{card}X=\operatorname{card}f(X)$。根据引理 8.1.3,$f(X)\subseteq \mathbb N$ 要么是有限集,要么是可数集,那么就矛盾了。 - **引理 8.3.10**:设 $X$ 是有限集,$Y$ 是可数集,$Z$ 是不可数集。那么 $\operatorname{card}X<\operatorname{card}Y<\operatorname{card}Z$。 **证明**:只证 $\operatorname{card}Y<\operatorname{card}Z$。显然根据定义 $\operatorname{card}Y\neq \operatorname{card}Z$。根据引理 8.3.9 可知 $\operatorname{card}Z\not<\operatorname{card}Y$。再根据引理 8.5.10,可知必有 $\operatorname{card}Y<\operatorname{card}Z$。 - **引理 8.3.11**:设 $X$ 是集合,则 $\operatorname{card}X<\operatorname{card}2^X$。 **证明**:构造 $f:X\to 2^X$ 满足 $f(x):=\{x\}$,那么 $f$ 为单射。再根据定理 8.3.1 即证。 ## 8.4 选择公理 接下来我们介绍ZFC公理集合论中的最后一条公理:选择公理。 - **定义 8.4.1(无限笛卡尔积)**:设 $I$ 是任意集合,且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,都存在一个集合 $X_{\alpha}$。那么我们定义集族 $\{X_{\alpha}:\alpha\in I\}$ 的笛卡尔积为 $$ \prod_{\alpha\in I}X_{\alpha}:=\left\{(x_{\alpha})_{\alpha\in I}\in \left(\bigcup\limits_{\alpha\in I}X_{\alpha}\right)^{I}:\forall_{\alpha\in I},x_{\alpha}\in X_{\alpha}\right\} $$ - **公理 8.4.2(选择公理)**:设 $I$ 是任意集合,且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,都存在一个非空集合 $X_{\alpha}$。那么存在一个映射 $x:I\to \bigcup_{\alpha\in I}X_{\alpha}$,使得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 有 $x_\alpha\in X_\alpha$。 在应用的时候,我们利用的往往只是可数选择公理。下面举一个可数选择公理的应用例子: - **引理 8.4.3**:设 $E\subseteq \mathbb R$ 且 $E$ 非空,那么存在一个序列 $(a_n)_{n=1}^{\infty}$ 满足它的元素都在 $E$ 中且 $\lim\limits_{n\to\infty}a_n=\sup (E)$。 **证明**:令 $L=\sup(E)$。对于每个正整数 $n$,定义集合 $X_n:=\{x\in E:L-\frac1n\leq x\leq L\}$,由于 $L$ 是 $E$ 的上确界,故 $X_n$ 非空。根据选择公理,可以选出一个序列 $(x_n)_{n=1}^{\infty}$ 满足对于任意 $n\geq 1$ 有 $x_n\in X_n$。容易证明 $\lim\limits_{n\to\infty}x_n=L$。 但事实上,在很多情况下,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绕过选择公理(例如,若 $X_{\alpha}$ 是良序集,我们可以直接令 $x_{\alpha}:=\min(X_{\alpha})$),但使用选择公理往往会使减少不需要一些额外的证明(例如,当 $X_{\alpha}\subseteq R$ 且令 $x_{\alpha}:=\inf(X_{\alpha})$,尽管 $\inf(X_{\alpha})$ 可能不属于 $X_{\alpha}$,但我们可以证明 $\inf(X_{\alpha})$ 和 $X_{\alpha}$ 中的元素同样满足我们所需的性质。而若使用选择公理,我们就可以省略这些证明)。 我们在 3.2 的结尾提到过,命题 3.2.4 是蕴含正则公理的,从而二者等价,现在我们正式地证明如下: - **命题 8.4.4**:命题 3.2.4 蕴含正则公理。 **证明**:反证,假设正则公理不成立。那么存在非空集合 $A$,使得对于任意 $x\in A$,$x$ 是集合且 $A\cap x\neq\varnothing$。那么根据选择公理,存在函数 $f:A\to A$,使得对于任意 $x\in A$ 有 $f(x)\in A\cap x$。 任取 $x\in A$,考虑递归定义序列 $x_n$,满足 $x_0:=x$ 且对于任意 $n\geq 0$ 有 $x_{n+1}:=f(x_n)$,该定义是成功的。于是我们构造了一个无限递降的集合序列,矛盾。 选择公理也有很多等价表述,我们列举一些如下: - **命题 8.4.5**:设命题 $Q$ 为:设 $X$ 和 $Y$ 是集合,且 $P(x,y)$ 是关于任意 $x\in X$ 和 $y\in Y$ 的命题,满足对于任意 $x\in X$ 至少存在一个 $y\in Y$ 使得 $P(x,y)$ 为真。那么存在一个函数 $f:X\to Y$,使得对于任意 $x\in X$ 有 $P(x,f(x))$ 成立。 那么选择公理和命题 $Q$ 等价。 **证明**:若选择公理成立:设函数 $F(x):=\{y\in Y:P(x,y)\}$,那么根据选择公理,存在 $f:X\to Y$ 使得对于任意 $x\in X$ 有 $f(x)\in F(x)$,即 $P(x,f(x))$ 成立。从而命题 $Q$ 成立。 若命题 $Q$ 成立: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 和 $y\in \bigcup_{\alpha\in I}X_{\alpha}$,设 $P(\alpha,y)$ 表示 $y\in X_{\alpha}$。那么根据命题 $Q$,可知存在 $x:I\to \bigcup_{\alpha\in I}X_{\alpha}$,使得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 有 $P(\alpha,x_{\alpha})$ 成立即 $x_\alpha\in X_\alpha$。从而选择公理成立。 - **命题 8.4.6**:设命题 $Q$ 为:设 $I$ 是任意集合,且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,都存在一个非空集合 $X_{\alpha}$。设对于任意不同的 $\alpha,\beta\in I$ 都有 $X_{\alpha}\cap X_{\beta}=\varnothing$。那么存在一个集合 $Y$,使得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 有 $\operatorname{card}(Y\cap X_{\alpha})=1$。 那么选择公理和命题 $Q$ 等价。 **证明**:若选择公理成立:存在一个映射 $(x_{\alpha})_{\alpha\in I}$,使得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 有 $x_\alpha\in X_\alpha$。可以证明取 $Y=x(I)$ 是合法的。从而命题 $Q$ 成立。 若命题 $Q$ 成立:考虑令集合 $X'_{\alpha}:=\{(\alpha,x):x\in X_{\alpha}\}$,显然对于任意不同的 $\alpha,\beta\in I$ 都有 $X'_{\alpha}\cap X'_{\beta}$,于是存在一个集合 $Y$,使得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 都有 $\operatorname{card}(Y\cap X'_{\alpha})=1$。设命题 $P(\alpha,x)$ 表示 $(\alpha,x)\in Y\cap X'_{\alpha}$,那么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,恰有一个 $x\in \bigcup_{\alpha\in I}X_{\alpha}$ 满足 $P(\alpha,x)$ 成立。于是存在由 $P$ 确定的映射 $f:I\to \bigcup_{\alpha\in I}X_{\alpha}$,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 有 $P(\alpha,f_{\alpha})$ 即 $f_\alpha\in X_\alpha$ 成立。从而选择公理成立。 - **命题 8.4.7**:设命题 $Q$ 为:设 $A,B$ 是集合,若存在满射 $g:B\to A$,那么存在单射 $f:A\to B$ 且满足对于任意 $a\in A$ 有 $g(f(a))=a$。 那么选择公理和命题 $Q$ 等价。 **证明**:若选择公理成立:存在一个映射 $f:A\to B$,使得对于任意 $a\in A$ 都有 $f(a)\in \{b\in B:g(b)=a\}$,那么显然 $f$ 满足条件。从而命题 $Q$ 成立。 若命题 $Q$ 成立,考虑证明命题 8.4.6 中所述的命题 $Q$(为避免混淆记为命题 $R$)成立:对于任意 $x\in \bigcup_{\alpha\in I}X_{\alpha}$ 和任意 $\alpha\in I$,设 $P(x,\alpha)$ 表示 $x\in X_{\alpha}$,那么 $P$ 满足垂线判别法,于是存在由 $P$ 确定的函数 $g:\bigcup_{\alpha\in I}X_{\alpha}\to I$,且容易证明 $g$ 是满射。根据命题 $Q$,应存在单射 $f:I\to \bigcup_{\alpha\in I}X_{\alpha}$ 且对于任意 $\alpha\in I$ 有 $g(f(\alpha))=\alpha$,即 $f(\alpha)\in X_{\alpha}$。可以证明取 $Y=f(I)$ 是合法的。从而命题 $R$ 成立。 还有一些其他的等价描述,它们与序集密切相关,我们将在 8.5 中阐述。 ## 8.5 序集 序集理论是集合论中的重要分支,我们之前已经了解了序集的不少例子,现在我们来正式地介绍序集。我们暂只介绍偏序集、全序集、良序集三种序集。 - **定义 8.5.1(偏序集)**:偏序集是一个序偶 $(X,\leq_X)$,其中 $X$ 是一个集合,$\leq_X$ 称为序关系,是在 $X$ 上有定义(注意不是 “定义在 $X$ 上的”)的遵从如下性质的二元关系(即对于任意 $x,y\in X$,$x\leq y$ 要么为真,要么为假): - 自反性:对于任意 $x\in X$ 有 $x\leq_X x$。 - 反对称性:若 $x,y\in X$ 满足 $x\leq _X y$ 且 $y\leq_X x$,则 $x=y$。 - 传递性:若 $x,y,z\in X$ 满足 $x\leq_X y$ 且 $y\leq_X z$,则 $x\leq_X z$。 称 $x<_Xy$ 当且仅当 $x\leq_X y$ 且 $x\neq y$。容易证明 $<_X$ 也满足传递性。 一般我们在明确定义的情况下,用 $\leq$ 代替 $\leq_X$,用 $<$ 代替 $<_X$。 有时,不严谨地,在 $\leq$ 的定义明显时,我们会把 $X$ 直接叫作偏序集。下述定义中也有类似的情况。 - **定义 8.5.2(全序集/链)**:设 $(X,\leq)$ 是偏序集。称其是全序集,当且仅当对于任意 $x,y\in X$,$x\leq y$ 和 $y\leq x$ 中有至少一个为真。 - **定义 8.5.3(极小元和极大元)**:设 $(X,\leq)$ 是偏序集。称 $x$ 是 $(X,\leq)$ 的极小元,当且仅当 $x\in X$ 且不存在 $y\in X$ 使得 $yx$。 - **定义 8.5.4(良序集)**:设 $(X,\leq )$ 是全序集。称其是良序集,当且仅当对于任意 $Y\subseteq X$ 满足 $Y$ 非空,$(Y,\leq)$ 都有极小元。 各种序集有很多基本性质,我们罗列其中几个如下: - **引理 8.5.5**:设 $(X,\leq)$ 是偏序集,那么对于任意 $Y\subseteq X$,$(Y,\leq)$ 也是偏序集。 设 $(X,\leq)$ 是全序集,那么对于任意 $Y\subseteq X$,$(Y,\leq)$ 也是全序集。 设 $(X,\leq)$ 是良序集,那么对于任意 $Y\subseteq X$,$(Y,\leq)$ 也是良序集。 **证明**:根据定义可知。 - **引理 8.5.6**:设 $(X,\leq)$ 是全序集,那么 $(X,\leq)$ 至多只能有一个极小元,且若 $x$ 是 $(X,\leq)$ 的极小元,那么对于任意 $y\in X$ 有 $x\leq y$。 对于极大元也有类似的结论。 - **引理 8.5.7**:设 $(X,\leq)$ 是全序集且 $X$ 是有限的,那么 $(X,\leq)$ 为良序集。 **证明**:通过归纳证明每个有限全序集都存在极小元(和极大元)。 根据引理 8.1.2,我们知道 $\mathbb N$ 是良序集。而良序集其实都和 $\mathbb N$ 一样有类似的归纳性质: - **命题 8.5.6(强归纳原理)**:设 $(X,\leq)$ 是良序集,且 $P(n)$ 是关于任意 $n\in X$ 的命题。假设对于任意 $n\in X$ 都有 “若对于任意 $m\in X$ 且 $mM$,否则 $Y\cup\{M\}$ 也是全序集,矛盾。那么 $M$ 是 $X$ 的极大元,从而佐恩引理成立。 - **命题 8.5.13**:良序原理:设 $X$ 是集合,那么存在定义在 $X$ 上的关系 $\leq$ 使得 $(X,\leq)$ 是良序集。 那么选择公理和良序原理等价。 **证明**:假设选择公理成立(该段证明较长,但是应该无困难的阅读障碍):设 $$ \Omega:=\bigcup_{Y\in 2^X}\bigg\{(Y,\leq):\ \leq\ \in \{0,1\}^{Y\times Y},(Y,\leq)\text{是良序集}\bigg\} $$ 这里,某个定义在 $Y$ 上的关系 $\leq$ 被看做 $Y\times Y\to \{0,1\}$ 的一个二元函数,其中 $0$ 代表假,$1$ 代表真。 对于 $(Y,\leq),(Y',\leq')\in \Omega$,称 $(Y,\leq)$ 是 $(Y',\leq')$ 的一个前段,记作 $(Y,\leq)\prec(Y',\leq')$,当且仅当存在 $x\in Y'$ 使得 $Y=\{y\in Y':y<'x\}$(从而 $Y\subsetneq Y'$),且对于任意 $y,y'\in Y$ 有 $y\leq y'\iff y\leq' y'$。称 $(Y,\leq)\preceq(Y',\leq')$,当且仅当 $(Y,\leq)=(Y',\leq')$ 或 $(Y,\leq)\prec(Y',\leq')$。可以证明 $(\Omega,\preceq)$ 是偏序集。 可以证明若 $(Y,\leq)$ 是 $(\Omega,\preceq)$ 的极大元,那么必有 $Y=X$:否则往 $Y$ 中添加一个元素 $y'\in X\setminus Y$ 得到 $Y'$,并在 $\leq$ 基础上令任意 $y\in Y$ 都满足 $y\leq y'$ 得到 $\leq'$,然后可以证明 $(Y',\leq')$ 是良序集且 $(Y,\leq)\prec(Y',\leq')$。 考虑对于任意 $S\subseteq\Omega$ 且 $(S,\preceq)$ 是全序集,证明 $S$ 有在 $\Omega$ 内的上界。 设 $U:=\bigcup\limits_{(Y,\leq)\in S}Y$。考虑定义在 $U$ 上的关系 $\leq_U$。再说明 $(U,\leq_U)$ 是 $S$ 在 $\Omega$ 内的上界。 对于 $y_1,y_2\in U$ 和 $(Y_1,\leq_1),(Y_2,\leq_2)\in S$ 满足 $y_1\in Y_1,y_2\in Y_2$。若 $Y_1\preceq Y_2$,那么定义命题 $P(y_1,y_2,(Y_1,\leq_1),(Y_2,\leq_2))$ 表示 $y_1\leq_2 y_2$;否则若 $Y_2\prec Y_1$,定义命题 $P(y_1,y_2,(Y_1,\leq_1),(Y_2,\leq_2))$ 表示 $y_1\leq_1y_2$。 我们断言,对于任意 $(Y_1,\leq_1),(Y_1',\leq_1'),(Y_2,\leq_2),(Y_2',\leq_2')\in S$ 满足 $y_1\in Y_1\cap Y_1',y_2 \in Y_2\cap Y_2'$,有 $P(y_1,y_2,(Y_1,\leq_1),(Y_2,\leq_2))\iff P(y_1,y_2,(Y_1',\leq_1'),(Y_2',\leq_2'))$。这可以通过对 $(Y_1,\leq_1),(Y_1',\leq_1'),(Y_2,\leq_2),(Y_2',\leq_2')$ 四者关于 $\preceq$ 的大小顺序讨论来证明。 对于任意 $y_1,y_2\in U$,我们定义 $y_1\leq_U y_2$,当且仅当对于任意 $(Y_1,\leq_1),(Y_2,\leq_2)\in S$ 满足 $y_1\in Y_1,y_2\in Y_2$ 都有 $P(y_1,y_2,(Y_1,\leq_1),(Y_2,\leq_2))$ 成立。 于是,这等价于存在 $(Y_1,\leq_1),(Y_2,\leq_2)\in S$ 满足 $y_1\in Y_1,y_2\in Y_2$ 使得 $P(y_1,y_2,(Y_1,\leq_1),(Y_2,\leq_2))$ 成立(即 $y_1\leq_U y_2$ 不依赖于 $(Y_1,\leq_1),(Y_2,\leq_2)$ 的具体取值)。说明了这一点后,容易证明 $(U,\leq_U)$ 是全序集。 现证明任意非空 $V\subseteq U$,$(V,\leq_U)$ 有极小元。任取 $y\in V$,那么存在 $(Y,\leq)\in S$ 使得 $y\in Y$。那么 $V\cap Y$ 非空且 $V\cap Y\subseteq Y$,那么 $(V\cap Y,\leq)$ 应有极小元 $y_{\min}$。 对于任意 $y'\in V$,存在 $(Y',\leq')\in S$ 使得 $y'\in Y'$:若 $y'\in Y$,那么 $y'\in Y\cap V$,从而 $y_{\min}\leq y'$,那么 $y_{\min}\leq_U y'$;若 $y'\not\in Y$,那么应有 $Y\prec Y'$,那么应存在 $x\in Y'$ 使得 $Y=\{y<'x:y\in Y'\}$,那么应有 $y_{\min}<'x\leq' y'$, 从而 $y_{\min}\leq' y'$,那么 $y_{\min}\leq_U y'$。于是,$y_{\min}$ 是 $V$ 极小元。 那么 $(U,\leq_U)$ 是良序集,且 $(U,\leq_U)\in \Omega$。 对于任意 $(Y,\leq)\in S$,应有 $Y\subseteq U$。若 $Y=U$,则易知 $(Y,\leq)=(U,\leq_U)$;若 $Y\subsetneq U$,那么存在 $y'\in U\setminus Y$,存在 $(Y',\leq')\in S$ 使得 $y'\in Y'$,那么应有 $(Y,\leq)\prec(Y',\leq')$,那么应存在 $x\in Y'$ 使得 $Y=\{y<'x:y\in Y'\}$。 现证明 $\{y<'x:y\in Y'\}=\{y<_Ux:y\in U\}$:显然任意左集元素属于右集,而对于任意右集元素 $y$,只需证明 $y\in Y'$ 即可。若 $y\not\in Y'$,存在 $(Y'',\leq'')\in S$ 使得 $y\in Y''$,那么应有 $Y'\prec Y''$,那么应存在 $x'\in Y''$ 使得 $Y'=\{z<''x':z\in Y''\}$,那么应有 $x<''x'$,而 $y<_Ux\implies y<''x$,从而 $y<''x'\implies y\in Y'$,矛盾。 那么我们证明了 $Y=\{y<'x:y\in Y'\}=\{y<_Ux:y\in U\}$,那么 $(Y,\leq)\prec (U,\leq_U)$。 从而 $(U,\leq_U)$ 是 $(S,\preceq)$ 在 $\Omega$ 内的上界。根据佐恩引理,$(\Omega,\preceq)$ 存在极大元,那么存在良序集 $(X,\leq)$。从而良序原理成立。 假设良序原理成立:存在定义在 $\bigcup_{\alpha\in I}X_{\alpha}$ 的关系 $\leq$ 使得 $(\bigcup_{\alpha\in I}X_{\alpha},\leq)$ 是良序集。那么定义函数 $x_{\alpha}:=\min(X_{\alpha})$ 即可,其中 $\min(X_{\alpha})$ 表示 $(X_\alpha,\leq)$ 的最小元。 - **命题 8.5.14**:设命题 $Q$ 为:设 $\Omega$ 是一个不包含空集的集族。那么存在 $\Omega'\subseteq\Omega$,使得对于任意 $A,B\in \Omega'$ 有 $A\cap B=\varnothing$,且对于任意 $A\in\Omega$ 都存在 $C\in\Omega'$ 使得 $A\cap C\neq\varnothing$。 那么选择公理和命题 $Q$ 等价。 **证明**:假设选择公理成立:设 $U:=\{S\in 2^\Omega:\forall_{A,B\in S},A\cap B=\varnothing\}$。 假设 $S$ 是偏序集 $(U,\subseteq)$ 的极大元,那么应对于任意 $A\in\Omega$ 都存在 $C\in S$ 使得 $A\cap C\neq \varnothing$,否则可以将 $A$ 加入 $S$ 内得到更大的 $S'$。 设 $V\subseteq U$ 满足 $(V,\subseteq)$ 是全序集。设 $K:=\bigcup V$,那么 $K$ 是 $(V,\subseteq)$ 的上界。 对于任意 $A,B\in K$,存在 $S,T\in V$ 使得 $A\in S,B\in T$,不妨设 $S\subseteq T$,那么 $A,B\in T$,从而 $A\cap B=\varnothing$。那么 $K\in U$。 于是 $K$ 是 $(V,\subseteq)$ 在 $U$ 内的上界。根据佐恩引理,$(U,\subseteq)$ 存在极大元。证毕。 假设命题 $Q$ 成立,考虑证明命题 8.4.6 中所述的命题 $Q$(为了避免混淆记为命题 $R$)成立:设 $\Omega:=\bigcup\limits_{\alpha\in I}\bigg\{\big\{\big(0,\alpha),(1,x)\big\}:x\in X_{\alpha}\bigg\}$。 那么存在 $\Omega'\subseteq \Omega$,使得对于任意 $A,B\in\Omega'$ 有 $A\cap B=\varnothing$,且对于任意 $A\in\Omega$ 都存在 $C\in\Omega'$ 使得 $A\cap C\neq\varnothing$。 令 $Y:=\{x:\{(0,\alpha),(1,x)\}\in \Omega'\}$,可以证明该 $Y$ 合法。 结合我们所证明的命题,我们看到如下命题均为等价的: 1. 选择公理 1. 命题 8.4.5 中所述的命题 $Q$ 1. 命题 8.4.6 中所述的命题 $Q$ 1. 命题 8.4.7 中所述的命题 $Q$ 1. 佐恩引理 1. 豪斯多夫极大原理 1. 良序原理 1. 命题 8.5.14 中所述的命题 $Q$ 当然,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承认选择公理,我们将得到上述这些实用的推论。